纪事:大陆台湾两岸有着共同的血脉(组图)

2023-12-14 来源:新闻资讯

  这是一张58年前的家庭合影,照片右下角的那个男孩生于湖南湘潭,长于南京和重庆,1949年,7岁的他随同父亲从大陆去往台湾,此后再也没回大陆。这个男孩名叫宋楚瑜。

  台湾亲民党主席 宋楚瑜:海峡两岸虽然只有一百多公里的距离,但是楚瑜的感受到的激动却让楚瑜和万水要花五十多年才跨过台湾海峡,这么一个很窄的鸿沟,要花五十多年才翻过那个鸿沟,你说内心会不激动吗?我们的血统证明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都是一家人,反映出来我们是来寻血缘之根。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

  58年前宋楚瑜在大陆拍的这张家庭合影中,还有一个两岁的小女孩,她是宋楚瑜的表妹,名叫刘曼君。

  宋楚瑜的表妹 刘曼君:买进来就是一朵花,看到这一朵也好看,就买进来了,昨天开了三朵,今天四朵。

  她就是刘曼君,今年已经60岁,家住湖南湘潭,58年前宋家惟一的那张家庭合影就保存在她的手中,几天后她就会见到表哥宋楚瑜,她有一件特别的礼物要送给他。

  宋楚瑜的表妹 刘曼君:我们买了湘潭市地图。为什么买呢?它的价格虽然不贵,但是它的意义好深,因为在湘潭射埠镇这一个地区曾经表哥的曾祖父、祖父、祖母都住在这里。这就是他的老家,就要表哥记住,他的老家在湘潭,他是湘潭人,他的根在湘潭,不要忘记。

  台湾亲民党主席 宋楚瑜:今值两岸协力互惠之际。仰其灵佑,天道酬谢之德,锡福策勉。兄弟扶持成大业,二十一世纪振八方。益兹激励。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

  宋楚瑜的堂兄 宋国林:当时修谱的时候他还没生,他当时还没生,所以就没记载宋楚瑜。

  宋国林是宋楚瑜的堂兄,他手中拿着的是宋家族谱,这份族谱共16本,记载了宋家从第17代到第23代的完整的家族谱系,宋楚瑜属于第23代,但修谱时尚未出生,他这一脉只记载到他的父亲宋扬晖,后来改名为宋达。

  宋楚瑜的堂兄 宋国林:这个谱很重要。因为每一种人有个根,有个源,在现在来说后一代的见到谱,就明白我们祖先是什么名字。在这个族谱里面有一个房,你是哪一房的人,他是哪一房的人,谱里面都记着了。就是宋楚瑜今后要修谱的话,就有一个根源,这个谱是我们宋家的根源。

  湖南湘潭的巨鱼村是宋家的根系所在,宋楚瑜的祖上都埋葬在这里,1948年到1949年宋楚瑜还曾在这里生活过半年。在时隔56年后,他回到家乡祭拜先祖、寻找家族的血脉。

  在宋楚瑜率领的台湾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中,和他一起回乡祭祖的有他的母亲、妻子、弟弟、妹妹还有儿子,其他成员并没有来参加,对他和他的家人来说,这是一次还乡之旅。

  在巨鱼村,有一户人家早在宋楚瑜到来前几天就张贴出这样的对联,这是宋楚瑜的堂姑宋扬锡家,一家人已经准备好了给宋楚瑜的见面礼。

  宋楚瑜的堂姑 宋扬锡:对门这个山叫做燕子山,这是燕子石,他老爷爷(曾祖父)葬在燕子山,就让他看见这两个礼物让他思念家乡。

  来拜访宋扬锡一家的这位老人叫宋扬昭,他是宋楚瑜的堂叔,今年已经85岁,老人出生于湘潭,现在定居重庆,这一次他带着儿子儿媳远道而来就是要和宋楚瑜见一面,同时也要走访其他久未谋面的亲戚。

  宋楚瑜的堂叔 宋扬昭:在过去这一段时间,差不多将近二十年多一点,家里头的祖坟就全靠扬锡两位把祖坟安排得好,所以楚瑜这次回来很顺利,第一个向你感谢。

  宋扬昭和宋扬锡两位老人都见过小时候的宋楚瑜,宋扬昭是在1945年在重庆见过幼年的宋楚瑜,宋扬锡是在1948年6岁的宋楚瑜陪同祖母的灵柩回老家安葬时见过他。尽管时隔半个多世纪,他们仍对宋楚瑜的儿时印象记忆犹新。

  宋楚瑜的堂叔 宋扬昭:他很活泼,脑筋非常聪明,但是遇到事情的话他要追根到底,他要问到底,你不答复他他就一直问。他问我,你住在哪里,我说我住得很远,有好远,你带我去看看嘛,他追到底。

  宋楚瑜的堂姑 宋扬锡:他长得个子不矮,比我们农村的小孩子要高一点,长得好苗条,漂亮,聪明。

  宋楚瑜一家在这里拜谒的是他的曾祖父的坟墓。按照湘潭的风俗,给先辈祭拜有严格的礼数,奠酒礼、上香礼、叩拜礼等程序一样都不能少,对于有56年没有还乡的宋楚瑜一家来说更是如此。

  宋国林父女也从老家射埠镇被接到湘潭市的宾馆等待和宋楚瑜见面,这几天来他们一直都没睡好觉。

  宋楚瑜的堂兄 宋国林:因为他也是我们中华炎黄子孙的一个强者,我认为是一个强者,再一个也是我们宋氏成功的一个后代,所以我七十四了,高兴得不得了,最高兴。

  在祭拜完曾祖父的坟后宋楚瑜还要祭拜祖父和祖母的坟。宋楚瑜的祖父叫宋德明,在那份记忆着宋氏家族谱系的族谱中他的生平也有记载。

  宋楚瑜今天能够在修葺完好的祖坟上祭拜先祖要归功于他的几位长辈,一位是他远在美国的堂叔宋扬淳,是他在1983年出资为家乡的祖坟立碑,另一位住在重庆的堂叔宋扬昭,是他出力修起了墓碑,第三位在湘潭老家的宋扬锡,是她多年来一直照料宋家祖坟。据说那次树碑修坟宋楚瑜家也出了钱。就这样,来自大陆、台湾和美国的宋家后人共同维护着祖先的面容。

  祖坟修葺一新后远在美国的宋扬淳在1985年奉母亲之命回到湘潭老家组织起散落在各地的宋家后人进行了一次祭祖,宋国林也是当时的组织者。

  宋国林:宋扬淳1981年就到了大陆。就到我家里。他说,国林,我的妈妈非要祭祖,因为中秋节祭祖是要还祖先的心愿。

  那次祭祖只有大陆和美国的宋家亲属参加,台湾的亲属没能到来。当年的这份祭文就是宋楚瑜的堂叔宋扬淳亲手所写。如今宋扬淳已经过世,去世前他从美国回到老家湖南,也把母亲从住了几十年的台湾接回到老家,后来,母子俩都在长沙去世。在1985年的这份祭文中,宋扬淳写下了他的心愿:“天涯海角,夷险如平,助我华胄,一统早臻。”

  宋国林:乡情、家情都让人怀念,比如说宋扬淳他回到大陆以后,他在土里捧了一捧土,他要带到台湾去,我问他,你带这个土做什么?你台湾也有土,他说这是我们家里的土,这个土亲属见到了也就见到我们的家乡,家乡的土比台湾的土亲。

  宋楚瑜的堂叔 宋扬昭:宋家有个传统,一个孝字的确反映出来,小一辈的对上一辈都必须要尽到。

  宋扬昭:是,他五十多年没回来,他能够来到这边的确他也感动了,他说很不容易。他讲话说海峡两岸只隔一百多公里,我花了五十几年才跨过一百多公里的鸿沟,不容易啊,那个意思是说太不容易了。本来没有好远,一百多公里,飞机一下就过去了,为什么过不来?政治原因嘛,一说就清楚了。

  宋楚瑜:今天我在曾祖父和我的祖父祖母的坟前所上的香果都是我们这一次从台湾带来的,代表我们宋家非常虔诚的心。包括凤梨,包括我们的桔子还有芒果,这都是台湾最好的水果,来敬献给曾经育我和教育我的祖先。我父亲跟我讲了一句话,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我会好好地永远秉持这个家风。再一次地叩谢所有今天在场和照顾我们的各位前辈乡亲,谢谢大家!谢谢!谢谢!

  宋楚瑜:打个招呼,打个招呼。谢谢!谢谢 !各位乡亲,楚瑜回来了。楚瑜回到自己的家乡来祭祖,就是人不要忘本,湖南的子弟最重要的,就是我祖母告诉我,就是举头三尺有神明,做人要规规矩矩,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心里念着要为国家认真地做事情。各位乡亲,今天大家以这样的盛情来欢迎跟关心楚瑜,楚瑜向各位乡亲再一次地表示谢谢。感谢!楚瑜带着堂客(妻子)一起,向各位乡亲鞠躬,表示谢谢。好多的同事告诉我不要流眼泪,但是内心的激动是非常真切的,特别向所有的老乡、各位前辈再一次表示敬意和感谢。谢谢各位同乡 !

  出租车司机:上次我拉了一个台湾人,他可能比宋楚瑜大一点,他说他根基在这一个地区,他的胞衣(胎盘)在这一个地区,他说必须要回来的。人出生了,就是要有一个胞衣嘛,他的胞衣是丢在这一个地区的,宋楚瑜也是在这一个地区的。

  再过几分钟,刘曼君、宋扬昭、宋扬锡、宋国林四家人就能够见到久违的宋楚瑜和他的家人了,为了这次会面,他们已积攒了太长的等待、太多的期许。

  宋楚瑜的表妹 刘曼君:以前呢,好像反正不能够见面,我就还不去想,现在,从四月份起就天天想,离五月九号慢慢的接近,我就越来越想,就希望快一点。

  和台湾的亲人见面也是刘曼君已经过世的母亲长久的心愿,从1949年到1978年,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老人一直无法与在台湾的三个弟弟取得任何联系,这中间还包括宋楚瑜的父亲宋达。

  刘曼君:外公去世早,外婆寿命也不是很高的,所以在没有父母这个情况下面,她这个姐姐好像就担起要对三个弟弟负责任这个担子,但是三个亲弟弟都到台湾去了,就不能够照顾自己的弟弟,就这个思念那就是线年的家庭合影中,站在后排的三位男子是刘曼君的父亲和两个舅舅,后来父亲和舅舅都去了台湾,只剩下母亲、姨妈和刘曼君相依为命,三个女人在漫长的岁月里所经历的苦楚只有她们自己知晓。

  刘曼君:因为我母亲在的时候,我很少提起台湾的那些舅舅舅妈的那些事情,表哥他们。不是我不愿意提起,我就是怕提起这些事情勾起她对台湾(的思念)。她就哭,这么哭的话,她的眼睛就是这样的,只有一线光线,所以我不忍心去问,所以我知道的事情比较少。我觉得我的母亲是伟大的,她是把这个痛苦,思念之苦窝在心里边,很少跟我讲。

  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刘曼君一家通过居住在美国的宋扬淳叔叔与台湾的亲人取得了联系,但刘曼君一直不能和宋楚瑜直接通信,她只能把信写给台湾的三舅来和宋楚瑜联系,在三舅的一封回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你表哥说如果他可能去大陆,想回湘潭家乡拜拜祖坟。”2000年,宋楚瑜的母亲过生日时,刘曼君托人转手给宋楚瑜写了封挂号信,这是当时宋楚瑜签收的笔迹,那是他们第一次通信。

  和刘曼君不同的是,宋扬昭的儿子宋楚雄在一家台资企业工作,而且他的奶奶也在台湾,所以他能够经常去台湾;但即便如此,宋楚雄也没能见到他的堂兄宋楚瑜。

  宋楚雄:对,都是梦见我跟他在一起。比如说在一起聊天,喝啤酒,也梦见跟他在一起帮他办一些什么样的事情。醒来以后回忆起来非常美好,但是毕竟这是梦。

  宋楚瑜:锡姑,谢谢你。早上下雨我好担心,但是到了我们的老家巨鱼村的时候,就不下雨了,这可以讲是老天保佑吧,这就是奶奶常常说的,叫做举头三尺有神明,多积德,做好事。爸爸在世的时候,就是要我们大家要做好事,要积德,但是因为战争的关系,我们一家人分在世界各地,能够今天一家团圆,看到叔叔还能够身体健康,我们锡姑,还有姑父,特别是曼君,好多年受很多委屈。

  宋楚瑜的表妹 刘曼君:这简短的一句话,就应该看出表哥对我非常关心,一家人虽然隔了海峡,几十年没有见面,但是这个感情还是很深的,我当时的确这么想,血浓于水。

  宋楚瑜的堂弟 宋楚雄:安伯母必须要知道这块玉。曾祖母在世的时候就一直佩戴在身上,应该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后来是传给了我的祖母,我祖母在重庆生活了九年,她生活过得很好,她走之后把这样的一个东西交给我,我现在就是认为在我们宋家的子弟当中,自立大哥(宋楚瑜)是最优秀的,应该把这样的一个东西我转赠给你,希望你不忘根本。

  宋楚瑜的堂弟 宋楚雄:我曾祖母在世的时候经常就跟我奶奶她们讲,我这块玉很宝贵,因为它有灵气,带在身上能够保身。当时曾祖母在使用这块玉的期间,这些媳妇见不到的,只晓得腰上面有这样一块东西,她不示人的,一个布包把它缝起来,缝得密密实实的挂在身上。这就传到我的奶奶手上,临终的时候。我奶奶这一生当中,任何一个时间里都是随身在戴,说明这样的一个东西她真的是视如珍宝,比生命还宝贵。那么在2002年7月,奶奶到九十七岁无疾而终,走得是非常的安详。这块玉最后我打开看的时候,成色能有多好,或者价值能有多少,可能也不一定是值得了多少,关键是珍贵在哪里?毕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

  二湖头岭位于湘潭市郊,在70年前这里曾经有一个潘家祠堂,1937年前后,宋楚瑜的曾祖母张氏带领着一家人就住在这里。

  宋楚瑜的堂叔 宋扬昭:当初我们是大家庭,我的祖母能写会算,很精明的一个妇女。每天早晨,天刚刚亮,她就起来,比我们起得早,起来以后做什么?做饭,早饭。早饭很简单,一勺猪油煎白菜,这个白菜就是我们隔壁,他是一个农家种这个白菜,很新鲜,刚刚摘下来,很新鲜的白菜,跟他买几斤,洗得干干净净的。每天早晨一勺猪油煎白菜,也没有肉也没有鱼。

  那时,宋家有7口人住在这里,大多数都是妇女和儿童,一家人的生活来源靠的是远在胶东半岛的海军供职的三个亲人寄来的军饷,他们是宋扬昭的父亲、三叔和宋楚瑜的父亲。他们每月拿出几十块银元,跨越几千公里的路程,维持着潘家祠堂里一家老小的生活。

  当地居民:可以啊。就是这儿,就这棵樟树,那棵樟树是在这个祠堂的后面,这个祠堂还在这里,就是这一个后面还有几家人,好多。

  70年前的潘家祠堂如今已经找不到踪影,当初这里的人的生活都只残存在耄耋老人的记忆中,只有这棵老树在这里见证着大半个世纪的岁月变迁。曾经在这里聚首的宋氏家族最终各奔东西,其中很多人去了台湾,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许多中国家庭都有着同样的故事。

  播音员:11月上旬湖南已经有一百多名获准回大陆探亲的台湾同胞回到了阔别几十年的故乡同亲人团聚。11月17号,当第一批回大陆探亲的湖南籍台湾同胞一走下车门,就受到亲人们的热情接待。

  台胞亲属:此时此刻我感觉到很幸福,在这个幸福的时刻,我想了很多很多,但是我想的更多的就希望海峡两岸的同胞都能够像我们一样重聚。

  1987年,台湾开放岛内居民赴大陆探亲,离乡多年的人们终于能踏上故土,一批台湾老兵首先就来到黄帝陵祭拜祖先。

  轩辕黄帝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 兰草:二十四个人,每人制了一身特制的衣服,胸前印两个字:“想家”。脊背后头他就印着,个人的经历不一样,有的人印着“四十年了,放我回家”;有的人就印着“我爷爷想家园”。声泪俱下,伤心剧烈,那个哭得,就把祭文念完以后。周围围观三百多群众,没有一个不哭的,当时没有一个不哭的。

  自1987年以后,慢慢的变多的台湾民众来到黄帝陵叩拜祖先,陵园里的这棵百年老树目睹了无数寻根问祖的炎黄子孙泪湿双襟。

  宋楚瑜的堂叔 宋扬昭:我晓得,上面有碑,碑上面是我写的字,能看得见。往哪边走?

  不管宋家的后人走到哪里,不管时间相去多远,巨鱼村里的祖坟都会指引他们归来。宋扬昭的母亲也埋葬在巨鱼村,在时隔20年后他带着儿子儿媳来祭拜母亲,通往坟冢的山路早已荒芜,宋扬昭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母亲的坟。

  宋楚瑜的堂叔 宋扬昭:我虽然走得不远,也是游子嘛,老家湖南也不是每年都回来,难得回来一次,我年岁也大了。我必须这一次一方面来看楚瑜,二一方面我下乡,就是这样。

  宋扬昭:看看这几座祖坟。我这么大年岁,还有几次机会能回来看?看一次就是一次。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