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课堂厚植育人底色

2024-02-02 来源:行业新闻

  比拼脑力和动手能力,演绎一场“机器人总动员”;复刻“文物”,让历史“活起来、动起来”……新课标下的真实情景学习,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学,在真实情景中学以致用,今天动手、动脑,厚植的是孩子们未来的人生底色。

  机甲拳王争霸赛,机器人创意比赛,MakeX inspire智慧物流挑战赛……11月22日,五华区瑞和实验学校里格外热闹, 240余名中小学生在各个赛项中比拼脑力和动手能力,演绎了一场“机器人总动员”。

  这是2023昆明市五华区第五届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评比展示活动之一——机器人编程与设计类线下赛。整场活动中,五华辖区内共有59所公民办学校、1.7万名学生去参加了,是历年来参与学生人数最多、顶级规模的一届。

  自己拼装、编程,拼速度、拼技术、拼操控,参加线下赛的学生各显绝技,进行一场场机器人“大比武”。

  五华区瑞和实验学校四(1)班学生金杜妍参加了MakeX inspire智慧物流挑战赛。在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需要现场组装机器车辆,并操控车辆,在规定时间内搬运物品到指定位置,用时最短、搬运物品最多者胜出。

  离正式比赛开始还有30分钟,意外出现了。金杜妍在检测中发现,机器车辆前端用于搬运物品的机械夹子出现了故障,夹不稳物品。没有备用的硬件,临时更换设备已来不及,怎么办?经过仔仔细细地观察,她调整了夹子的宽度,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众多赛项中,最激烈的赛场莫过于机甲拳王擂台挑战赛。参赛选手现场调试同一款机器人,利用平板电脑指挥机器人相互搏击。战况激烈之时,一方机器人甚至被击出擂台。

  除此之外,VEX IQ机器人挑战赛、机器人创意比赛、机器人创新挑战赛、旋翼赛迷宫挑战赛、旋翼赛个人飞行赛……一项项比赛既考验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对机械结构的认识和对基础程序编写的掌握程度,又考验了他们动手、动脑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相比往届,今年的机器人编程与设计类线下赛还增加了一项科创制作——定点投“弹”。学生需要模拟逃生舱的设计,设计一个逃生装置,包裹住生鸡蛋,把其从3楼投下,在保证生鸡蛋不破碎这一前提下,再来看学生设计的重量是否轻巧、保护性是否完善、投放是否准确等,以此进行评比。

  云南昌乐实验中学学生首次参加了旋翼赛迷宫挑战赛等比赛。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连慧认为,五华区举行的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评比展示活动,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让学校学生与其他学生同台竞技、交流、学习,共同成长。

  本届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评比展示活动,由五华区教育体育局、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区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承办。活动共有6大类比赛项目,是历年来顶级规模的一届。各大类比赛分阶段举行,机器人编程与设计类线下赛只是其中一个大类比赛。

  早在11月18日,五华区就举行了创意编程、虚似机器人等线上编程竞赛。随后,五华区将举行科技体育航模类、3D打印类、电子制作类等大类比赛项目,报名参赛的学生有1200余人,其中报名人数最多的是现场折纸飞机比赛中的3个小竞赛项目:推浪飞机、纸飞机直线距离和纸飞机留空竞时。

  五华区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信息科技教研员丁强介绍,结合新课标下的真实情景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内容,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评比展示活动搭建竞技平台,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以致用,并吸引更多学校、学生去参加了,从而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科技的种子,期待它萌芽生长。(昆明信息港 昆明日报 记者蔡晓磊)

  司母戊鼎、太阳神鸟金箔、河姆渡干栏式建筑、李家山牛虎铜案……这些“文物”一起出现在学校里,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呈贡校区初一年级教室里传来阵阵惊叹。学校历史备课组给初一年级全体学生布置了手工作业——历史文物复刻。近日,约700件复刻“文物”正式亮相“附中博物馆”,引来各年级老师和同学围观、点赞。

  王晨语是云师大附中呈贡校区初一(9)班的学生,小学时就爱听历史故事的她,对于初中新增加的历史课充满兴趣。不过让她没想到的是,历史老师居然给每一位同学都送出一个特色作业“大礼包”——自己动手做文物。

  文物怎么做?王晨语看着历史课本上的图片,忽然有了主意:做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她找来硬纸板搭建出房子的主要部分框架,再用稻草、一次性筷子一层层铺上去。用了大半天时间,一幢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的房屋就复刻完成了。

  王晨语说,历史书上把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作对比,在搭建过程中,她理解了河姆渡人之所以选择干栏式建筑,是和他们生活的地域环境有关。

  初一(1)班学生陈啸羽复刻的也是教科书上的文物——“青铜器之王”司母戊鼎。要复刻这个大家伙,用超轻黏土或者硬纸板制作都缺乏质感,所以陈啸羽先用陶土做出鼎的形状,烧干之后,贴上硬纸板做出饕餮纹、蟠龙纹,再一层层涂上黑色、绿色和黄色颜料,使其呈现青铜质感。初一年级历史备课组长李丽娟介绍,这件作品的制作的步骤也部分还原了古人制作司母戊鼎的“泥范铸造法”,整个制作的步骤用了好几天时间,成品非常有分量。

  除此之外,人面鱼纹彩陶盆、三星堆青铜像等历史书上的文物,也被同学们一一复制出来,摆放在教学楼走廊上展出时,活脱脱一个“藏品”丰富的博物馆。

  “复刻文物”是云师大附中呈贡校区的“保留节目”。从2016年至今,每一届初一年级的同学,都会收到这份特殊的作业,所以“附中博物馆”的“藏品”每年上新。

  学校历史教师李开春说,历史是孩子们来到初中以后接触的一门新学科。过去,大家对于历史学科的印象就是背书,显得枯燥无趣,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历史备课组的老师想出了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文物”的法子,把历史“玩”起来。

  “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孩子们要自己查找资料、搜集材料,为了尽可能还原文物的样子,还会采用和古代相似的方法来制作。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他们就会思考古人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用这些材料……从而加深对课本所讲内容的印象,也增加了学习历史的热情。”李开春说,在制作的步骤中,同学们还加入了现代审美,比如初一(2)班学生朱梦然的山顶洞人衣服,就是用现代的T恤和腰裙打版,用麻袋编织而成,可以穿在身上。

  还有的学生从教科书延伸到身边的历史,制作了江川三叶虫化石、李家山牛虎铜案等云南出土的“文物”,无论是三叶虫的覆瓦状甲壳,牛与虎的眼睛、爪子、蹄子等,都复制得细致入微。

  历史备课组的老师们说,下一步,他们也会继续创新历史课堂,比如把课堂“搬”进博物馆,和其他学科融合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以学科育人,用历史人文精神浸润人生底色。


搜索